新闻资讯

中国核建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地、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形势和各种超预期不利因素影响,公司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不懈稳增长,坚韧不拔优结构,坚定不移控风险,主要经营指标再创新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

  2022年,公司紧紧围绕“稳增长”工作任务目标不动摇,坚持生产经营工作“早安排、早发力、早落地、早见效”,确立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结合“精细化管理年”和“品牌树立年”等专项工作,系统梳理形成了“2345”发展思路1和全年“9个稳”工作要求2。报告期内,公司着力抓项目履约、抓深化改革、抓科技创新、抓基础管理,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以考核为抓手,以优化“两利四率”为重点,持续加强过程管控,全面提升生产经营质量。成功组织开展“开门红”“双过半”等系列活动,为党的二十大献上“稳增长”厚礼,克

  1“2345”发展思路是公司在2022年工作会上提出的两个品牌、三个贡献、四大能力建设、五大平台的发展思路,即打造核电工程、民用市场两大品牌;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核电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三个贡献;提升本部、成员单位董事会、成员单位领导班子、基层班组队伍四大能力;构建设计管理总院、创新研究院、投资公司、项目管理、产业协同五大平台。

  “9个稳”工作要求是公司在2022年工作会上提出的稳主责主业、稳安全质量、稳创新支撑、稳发展根基、稳规模效益、稳专项收官、稳发展后劲、稳风险防控、稳思想建设的工作要求。

  服了各种不利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991.38亿元,同比增长18.42%;实现归母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增长14.48%;实现新签合同额1390.47亿元,同比增长12%。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广抓实升级高质量精化工程项目管理标杆模式,扎实推进项目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打造高质量精品工程。充分发挥建安一体化统筹协调优势,加强同堆型核电机组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共享、资源通用、经验反馈和先进技术应用,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在建22台核电机组进展顺利,累计完成重大里程碑节点28个,5台机组实现FCD,3台机组完成穹顶吊装,全部在建核电项目安全、质量、进度受控,工程建设有序进行。

  工业与民用工程。报告期内,公司狠抓项目履约,合同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在房建、市政、LNG等多个建筑领域成果丰硕。山西师范大学整体搬迁一期工程、宜昌市港窑路夷陵区段道路一期工程、上海海泰北外滩项目、国家管网龙口LNG储罐项目等各省市重点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节点均圆满实现,央地合作关系不断加深。报告期内,公司德州高级师范学校及中学教育综合体、宁波市溪口雪窦山弥勒文化园等多个PPP项目从建设期顺利过渡到运营期,产业链不断延伸并为公司后续收入、利润持续增加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公司积极参与生态环保、新能源、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工程建设,民生领域52个项目覆盖全国10多个省市。

  报告期内,公司奋力推动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两家“双百企业”荣获国资委2021年度专项考核标杆企业荣誉称号。设立了设计管理总院、创新研究院、投资公司“三大平台”,在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推动科技资源整合、推进“投融建管运”一体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三大平台”体制机制建设稳步推进,为建筑工程全产业链深化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持续加强董事会建设,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公司董事会秘书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2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履职5A评价,董事会办公室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2上市公司董办优秀实践”奖,年度业绩说明会连续两年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最佳实践案例。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本部部门负责人任期制和契约化全覆盖,同时对具备条件的52家所属企业和96家事业部/分公司经理层成员全部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司围绕价值管理,制定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聚焦4大领域部署54项工作措施,全面推进落实,努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研发投入不断增长;成立了中核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作为公司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公司数字化建造技术和智能建造技术研发,打造公司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革新和自主创新,通过三代核电站施工工艺优化,在核电钢筋笼及钢筋网片模块化施工、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智能化焊接设备研发、新一代无损检测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持续提升工程建设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完成了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科创园数据中心投入使用,数字化支撑能力提升2倍;启动了新一代核电工程精益建造管理平台、BIM协同平台等一批核工程“灯塔”项目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新获批高新技术企业4家,所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6家,一家子公司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用相控阵超声检测核电站主回路管道焊缝质量的方法”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核电站SC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核能行业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公司全年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0余项,申请专利突破500件,授权发明专利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组织开展“精细化管理年”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按照《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评价模型》统一标准、分层实施、精准控制、量化评价,保证工程项目实体质量可控,为建造精品工程提供质量保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和六个必须要求,持续完善安全环保体系与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持续推动“织网”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不断织密织牢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网,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环保形势总体平稳。风险管控得到加强,全面健全法务、内控、风险、合规、审计“五位一体”防火墙体系,法律审核把关及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精准赋能,构筑人才发展优势。公司持续提升“青蓝计划”内外影响力,优化青年人才培养体系;运用“项目铁三角”培养模式,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应对外部环境挑战;建设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队伍,选聘首批技术技能专家40人,共新增5名“全国技术能手”、4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专项推进班组能力建设,涌现出“金牌班组”、“精细化赋能班组”等良好实践。

  党的二十大将能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能,作为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我国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具有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确保能源供应”、“推动能源低碳转型”。2022年12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召开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坚定推进绿色发展”,“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2022年,我国核准了五个核电项目,共计10台核电机组。根据2023年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做好能源保供确保温暖过冬”新闻发布会披露,我国在运核电机组53台、装机5557万千瓦,发电量占比接近5%;已经核准在建的有28台、装机3272万千瓦,正在稳步建设中。多年来,我国核电机组一直保持良好安全记录,没有发生过影响环境和公众安全的运行事件,主要运行指标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2022年建筑业总产值处于平稳态势,全国建筑业完成产值31.2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6.89%,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然稳固。随着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市场主体蓬勃发展。2022年建筑企业单位数14.4万家,同比增长11.6%。

  房地产政策目标仍然是维持市场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95.4亿元,比上年下降10.0%;其中,住宅投资100646.4亿元,下降9.5%。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36.9万平方米,下降24.3%;商品房销售额133307.8亿元,下降26.7%。

  习在第十一次中央财经委员会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4%,比上年大幅提高9.0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3.6%,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0.1%,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9.3%,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3.7%,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

  2022年,国内新能源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开发建设提速,第一批大型风电基地已全部开工,第二批、第三批基地项目陆续推进;装机规模快速增长,风电、光伏已成为国内新增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主体,全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1.2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6%,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55%以上;开发建设成本不断下降,风电、光伏发电已全面进入平价无补贴、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行业和省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新型储能实施方案等政策陆续出台,为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水电行业稳步发展,全年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387万千瓦,同比增长1.6%,抽水蓄能开发建设提速,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同比增长约25.8%。

  公司主要业务为工程建设,按板块可分为核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两大业务板块。公司是我国核电工程建设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承揽了众多国家重点项目,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和较好的口碑。逐步形成以核电工程建设为立足之本,纵向深耕建筑工程价值链的业务布局。

  核电工程建设一直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掌握了包括CNP、M310、CPR1000、EPR、VVER、AP1000、CAP1400、华龙一号、高温堆、重水堆、实验快堆、先进研究堆等各种堆型、各种规格系列的核电建造能力,是全球唯一一家连续38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领先企业,代表着我国核电工程建造的最高水平。2022年,核电工程建设迎来高峰期。公司基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核电工程服务商”战略定位,以“工期更短、造价更低、质量更优”为目标,持续优化核电业务布局和内部资源整合,提升市场竞争力。核电工程业务市场优势地位持续巩固,新签核电工程合同数量、金额同比大幅增加。报告期内,华龙一号福清核电6号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K3及ACPR-1000红沿河6号机组正式商运,进一步彰显了全球领先的核电建造竞争力。

  报告期内,核电工程建设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67.48亿元,同比增长39.99%;新签合同额380.20亿元,同比增长59.57%。

  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是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业务种类覆盖房屋建筑、市政、公路、桥梁、隧道、环保、城市轨道、石油化工、水利水电建设等多个领域,已成为公司稳定增长的业务,以及收入和利润的主要贡献来源。2022年,工业与民用工程平稳有序发展。公司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重点城市群,深耕厚植核心区域市场,制定民用市场开发作战地图,继续扩大新基建、新能源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占有率。报告期内,公司开发质量大幅提升,新能源建设业务订单大幅增加。此外,公司不断提升项目履约水平、追求客户满意度。借鉴核电建设管控成功经验,不断创新理念,改进方法,提升效能,推进“核民融合”项目管理模式,以安全、质量、进度管理三个方面为抓手,以“核安全管理良好实践融入民用项目”为切入点,不断强化现场管理,项目建设任务有序推进。

  报告期内,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52.27亿元,同比增长12.33%;新签合同额1010.26亿元,同比增长0.68%。

  公司是我国核电工程建设领域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专业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企业,是全球唯一一家连续38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领先企业。公司全面掌握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建造技术,拥有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的自主化建造能力,具备华龙一号、AP1000、VVER等三代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建造能力,可承建横跨二代、二代+、三代以及四代核电技术堆型,代表了我国核电工程建设的最高水平。

  公司践行“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安全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理念,始终坚持“四个凡事”,打造了有别于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以核安全文化为特色的安全文化,将安全要素浓缩提炼为员工日常工作安全行为的准则,实现人人都是一道安全屏障,将安全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立了“一整体、两层面、三平台、多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架构,下设5个集团公司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4个重点实验室、16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布局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任务,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核电工程建设产业链链长。

  公司形成了核电工程建设一体化统筹能力,推动核电土建安装一体化;依托在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强大建造实力,在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领域致力于产业链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了集规划咨询、评估评审、勘察设计、工程建设及管理、运行维护和投资运营、技术服务、装备制造、建筑材料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投建营一体化服务能力。

  公司拥有一支优秀人才队伍,汇聚了能源及核电工程建设领域代表世界和国内先进水平的建设专家及专业技术人才,拥有众多全国技术能手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营业收入991.38亿元,同比增长18.42%;归母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增长14.48%;新签合同1390.47亿元,同比增长12%;年末合同储备2592.28亿元,同比增长17.02%。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速度的放缓,外需增长动能削弱,再加上逆全球化、供应链重整、地缘冲突等多重因素,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严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显著降低,扩大内需将成为保障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2023年的经济增长有赖于消费的回暖和投资的持续发力。根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左右。公司将抓牢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坚持高目标导向,持续深耕主责主业,加快培育新产业300832),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建成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积极有序推进沿海三代核电建设。山东、海南、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将核电列入当地“十四五”发展规划。根据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通过5-8年时间,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著改善,核电装备满足7000万千瓦装机需求,进一步加快三代核电的批量化,加速四代核电装备研发应用。预计在2022年至2025年间,中国将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

  在核能综合利用方面,即核能除了生产电力外,还应用于城市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合成燃料等诸多场景。2023年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做好能源保供确保温暖过冬”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表示,包括秦山、海阳、红沿河核电在内的多个核能供暖项目正式投运供热,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积极支持核能供暖进一步发展,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广应用。

  我们认为,在国家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背景下,核能产业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核电和核能综合利用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十四五”期间,中国建筑业将逐步走向存量时代,增速总体放缓。后续随着城镇化率逐步提升至2035年的75%和2050年的80%,建筑业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绿色化、智能化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线,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将引领行业发展。根据《“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中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展望2023年,国家经济将出现反弹,建筑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及下游需求有望继续改善。

  房屋建筑:2023年1月17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重点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精准施策;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政策端继续“呵护”地产回暖,支持保障性租赁、刚需及改善性房建业务。

  基础设施建设:“稳增长”是202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方向。在外需疲弱、消费和房地产投资恢复存在不确定性、制造业投资承压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将提前发力,稳定市场预期,充当经济恢复的催化剂、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政府多次提及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且重点强调交通、物流、能源、环保、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展望2023年,基建投资仍将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和增长力度,推动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等目标落地。在基础设施项目投向方面,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将会成为基建行业投资布局的核心主线。我们预期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将会是统筹发展理念下基建行业的重点工作。

  新能源:“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持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强风电太阳能开发建设,统筹水电开发,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根据《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3年中国风电、太阳能、水电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4.3亿千瓦、4.9亿千瓦、4.2亿千瓦左右。中国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跨省区输电通道规划建设,储能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2023年电网投资将超过人民币5,2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预测,2026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48.5GW,2022—202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3.3%。

  公司在十四五期间,以“核筑强国、建设未来”为宗旨,全力巩固提升核电建造竞争优势,积极开拓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培育相关多元产业发展新动能,强化创新驱动发展,致力于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核电工程服务商、具有建筑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国际知名工程服务商。

  1.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外部兼并重组推动公司工程建设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产业协同、互补发展,弥补公司短板,完善工程建设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工业与民用工程领域向工程总承包转型。

  2.巩固核电工程建设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地位,具备成熟的四代核电施工总承包能力;在房建、能源、基础设施、化工等4-5个细分民用工程领域具备总承包能力;以综合性工程总承包为主业的子公司具备施工综合资质能力;持续深化市场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优化业务结构,提高高、大、精、尖、特工程比例;突破核电工程若干重大瓶颈技术问题,民用与工业工程领域独创技术大量涌现;确保不发生一般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公司资产收益率达到同行(主要指国内建筑央企)先进水平,收入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主要经营指标和管理绩效指标达到同行平均水平。

  2023年,公司继续聚焦建筑业主业,进一步提升核电工程竞争优势、深耕工业与民用市场,计划全年新签合同1572亿元;营业收入预计1093亿元。

  公司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两弹一艇”以来核工业发展最好的战略机遇期,在“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围绕推动“2345”发展思路落实落地见成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机遇、拓市场、控风险、稳增长,全力以赴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2023年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主要举措包含以下:

  持续提升核电市场开发力度,持续改进和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和资源配置,做好上下协同、建安协同、项目协同。

  落实好《提升国内民用工程市场开发工作质量的指导意见》,深耕厚植核心区域市场,持续优化业务结构,积极拓展民用市场增量,加大保障性住房、新基建、新能源市场开发力度。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好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各项任务,持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聚焦价值创造推动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开展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工业化、集约化建造技术研究应用。推进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深度融合,聚焦效率效益,以数字化手段驱动生产方式变革,赋能传统施工模式蝶变升级。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开展“两金”专项治理。持续健全“大风控”体系,加律纠纷案件化解力度,实施投资决策、项目实施、微利亏损企业治理等重点领域深度审计,推动形成“查病、治已病、防未病”的依法合规经营工作格局。

  建筑施工系传统高风险行业,工程施工项目点多面广,长期面临作业环境动态变化频繁、一线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且安全素质参差不齐等状况,存在固有的质量安全风险。公司为管控好安全质量风险和保持良好业绩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严格落实法定职责确保合规经营,结合实际系统策划落实基础管理工作要求,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保证及时足量投入,组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并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化长效机制;二是充分发挥公司优势,全面开展核安全文化建设,以核安全文化带动安全管理提升;三是推进“核民融合”和“质安融合”的实施,持续开展“织网”专项检查,强化安全生产履职督导,有序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受行业大环境不利影响,公司面临上游资金回收滞后与下游分包采购资金刚性支付双重压力,造成公司现金流收支不平衡而带来风险。为加强现金流风险管控,一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公司融资能力,有效缓解现金流压力;二是开展项目盘点,及时掌握“两金”形成原因,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层层压实责任,提升回款效率;三是遵循“有好的项目才有好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市场开发水平,加大优质项目的开发力度,实现风险源头把控。

  PPP项目投后是否顺利运营主要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或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以及项目自身运营能力等因素影响。一旦地方财政支付能力不足,项目自身运营能力欠缺,易导致项目实际运营效果与预期收益出现较大差异,无法按期收回投资带来风险。为加强PPP项目投后运营风险管控,一是与政府方开展多层面沟通,持续推进项目回款,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维权;二是健全监督预警机制,合理利用金融机构在当地影响力,与金融机构共同监督政府方财政能力和付费时效性;三是持续提升PPP项目的融资和运营能力,确保投资收益如期实现。

  受自身议价能力不强、项目成本策划能力及精细化管控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公司成本控制面临较大压力。为加强成本控制风险管控,一是深入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提高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加强成本分析工作,强化成本纠偏量化管控举措;三是扎实做好合同交底,完善施工过程影像资料及往来文件的收集和整理,加强过程结算及签证索赔。

  由于个别上游单位违约延迟向公司支付款项,公司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主动维权。上游款项支付滞后使得公司现金流入压力增大,易衍生出下游系列工程款纠纷案件。为加强法律纠纷风险管控,一是继续推进案件集中化解和案件分类管控,实行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制,加大案件化解力度;二是深入推行重大项目全程法律顾问制,加强项目全过程风险防控,有效降低项目诉讼风险;三是持续加大财产保全力度,提升案件胜诉率的同时,有效实现案件回款。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推荐新闻
标签

联系九游会·J9游戏(中国)官方网站

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新产品发布和最新的资讯文章。
九游会·J9游戏(中国)官方网站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是一家长期致力高品质工业设备开发、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目前在欧洲设有采购中心,并国内多地设有办事机构,凭借多年在流体领域积累的经验,...

您有什么问题或要求吗?

点击下面,我们很乐意提供帮助。 联系九游会·J9游戏(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2023 九游会·J9游戏(中国)官方网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0006717号-1